李成仁



  

凉州词

李  杰


     

条条大路通罗马,

     长安敦煌威尼斯。

     驼铃声声闯丝路,

     马踏飞燕渡玉关。


      当今不闻驼铃声,

      铁路弯延比长城。

      物资丰泽汇全球,

      华夏文明普世界。


      不见凉州当年勇,

      飞燕以旧天上舞。

      古往今来不停歇,

      天地协同更狂欢。


     

完..二零二四年二月




刘炯耀


           


            骑行  .  七绝


             邕江百里泛清波, 

             绿道骑行任放歌。

             皓首仍思赢小辈,

             沿途数度秀冲坡。





郜彦平


郜彦平,河北省委退休干部,经济管理研究生学历,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著述20余万字,获国家改革发展理论突出贡献奖,在全国诗歌比赛中屡获优秀奖。




七绝 •采摘(外一首)



南山种菜叶青青,

瓜豆绵绵传笑声。

疑是织女阆苑降,

蓦然跳过几阿翁。



咏梅



西苑梅开香气浓,

赤黄墨绿色纷呈。

不与桃杏争艳丽,

只将春信报苍生。




陈礼龙


CwEYQ4UmyDwB0Yw1bG7unbBelUuM4Q.jpg



咏党生日


红船孕党七一诞

百创艰程日映霞

历史长河浪逝去

乾坤暖照耀中华




   

咏中秋


   中秋细雨寒

   夜月胧中明

   饮酒香园饼

   佳节享乐宁




   

钱德军



上联:天之蓝海之蓝万众一心永向前。


下联:高山青碧野青军民团结展雄风。


横批:祖国万岁




樊杨林



团聚

     

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五岁的女儿铃铃高兴得手舞足蹈,口中不停地喊,妈妈要回来了!妈妈要回来了!四个多月了,武汉疫情终于解封,远在湖北武汉的妻子吴萍终于可以回家团聚了。陈坤的心情格外欣慰,特意为妻子准备了几个她平时爱吃的菜。七十多岁的岳父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一家人都沉浸在幸福欢乐之中。可是当陈坤一眼瞥见墙上丈母娘的遗像时,泪水又忍不住溢满了眼眶,几个月前发生的事又在眼前展现。

        


快到中午时门外的铃声响了,陈坤急忙起身将房门打开:果然是妻子吴萍。几个月不见她几乎变了个人,一一脸倦容,那双大而有神的眼睛显得更大了。女儿铃铃张开双臂,像只鸟儿呼喊着投入她的怀抱。吴萍丢下行李箱,抱起女儿在那稚嫩的脸上贪婪地亲吻着,同时口中不停的喊爸、妈我回来了。当她进入客厅,父亲颤抖着身子从沙发上站起来,满是皱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吴萍突然收敛笑容问:妈妈呢?怎么不见妈妈?陈坤正要开口,吴萍猛抬头看见墙上母亲的遗像,立时惊呆了!良久才放下女儿,抓着陈坤的双擘使劲地摇着: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陈坤噙着泪水,扶着妻子坐下,然后慢慢讲述几个月前发生的往事。

         


2020年过完春节不久,吴萍上班时突然被院领导叫去办公室。原来医院领导刚刚接到上级政府下达的紧急通知:要求医院和有关部门立即组建一支医疗队迅速赶往湖北武汉参加抗击新冠肺炎工作。吴萍是医院呼吸道感染科主治医生,有责任挑起这副重担。三天后,一支300多人的医疗队组建成立了,吴萍被任命为队长。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战争!早一分钟到达武汉就会抢救更多的生命。吴萍走后不到一个月,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到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首先是女儿铃铃突然高烧不退,到医院一查竟是“新冠肺炎”。一家人都慌了手脚。幸好发现得早,病情得到了控制。可是没过多久,两位老人同时感染了“新冠病毒”。陈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又不能告诉远在武汉的妻子吴萍。只能硬扛着。只几天功夫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所幸的是自己没有感染病毒,女儿和岳父都保住了命,不久病愈出院,丈母娘却撒手人寰。

        


听完丈夫的诉说吴萍早已泣不成声。哭喊着道:怪不得那段时间电话总没人接,有时通了你也总是躲躲闪闪不肯直说。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陈坤痛苦地摇摇头说,告诉你?告诉你你不会急疯?!武汉那么多生命等着你们去抢救!你还有心工作吗?吴萍搂着丈夫的脖子哽咽道,其实你应该告诉我的,我是共产党员天大的事我都扛得住!女儿仰头噘着小嘴说,姥姥走那天还时刻在喊你。吴萍听后嚎啕大哭。自己是父母唯一的女儿,从小到大他们都把她当宝贝呵护!自己却从未好好孝顺过他们。小时候只知道伸手向他们要钱,长大参加工作后也经常推说工作忙,没有为他们端茶、盛饭、嘘寒问暖。甚至母亲去世前都未能见上一面,说上一句安慰的话。愧疚和自责使她的心如针扎般难受!捧着母亲遗像的手微微抖个不停,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滚落在镜框上。她再也无法克制放下镜框“哇”的一声扑向父亲。

         


陈坤为妻子擦去泪水柔声劝道,你总算回来了!不要过于悲伤,该来的总是要来,身子要紧,吃饭吧!饭菜都快凉了。妈不会怪你的,而且还会为你感到骄傲!你们在武汉抢救了那么多生命。

         


吴萍好一会才止住哭声,擦去脸上的泪水,定了定神说,谢谢你!老公,你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你是我的坚强后盾!




冯树坚


冯树坚,男,1957年9月生于部队。1964年至1975年,在黑龙江五常县上小学、中学,1976年至1982年在青岛部队,1984年至1991年在安阳灯泡厂,1992年至退休,在河南省第七建筑工程公司工作,曾任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上世纪90年代,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郑州大学法律专业大专文凭。2008年以来,开始从事诗歌、散文等创作,有作品见于地方报刊。文字作品《安阳,我的第二故乡》(诗歌),在2014年安阳市首届”微秀安阳“微作品原创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母亲烙的荤油饼

       


    每当我吃油饼,每当我听人说买油饼,每当我看生意人烙油饼,我眼前的银幕出现小时候母亲烙荤油饼的情形。什么是荤油饼?就是白肥膘子猪肉,在锅里烤的油烙的白面油饼。烤的油叫荤油,通常也称大油,凉后便凝固成白色,它具有一种朦胧美。


         清晰的记得,小时候家中生活比较贫困,供应的豆油不够吃,就用部分荤油接济。小时候,不管平常还是过年,我最爱吃母亲烙的白面荤油饼。小时候,我家住在东北黑龙江南部五常县,生活上做饭烧的是劈柴火,即把木头用斧头劈成片,粗的截成一段一段的,再用斧头劈成几块。用的是大铁锅,连做饭带炒菜,家家户户都是这样。


       1958年,我 父亲从部队转业去了北大荒,几年后又调五常县林业部门工作,他经常到下属林业站检查工作,还时常下乡蹲点。工作辛苦,经常十天半月父亲才回来,母亲深有感触。我和弟弟盼望父亲早点回来,每次回家都不空手,父亲买些糖块给我和弟弟分着吃。我们活蹦乱跳,吃的心里美滋滋的。当然母亲更高兴了,她心疼父亲,主动和起面来。像这样的事,不知有多少回。一次记忆深刻,我看在眼里,母亲又要烙饼了。母亲手脚利索,一眨眼,圆圆的油饼擀好了。我瞧母亲从大瓷坛里舀一碗荤油,小心翼翼的放到锅台上。这时,母亲烧着火,一会儿大铁锅烧热,母亲站起身,用炒菜的铲子铲许多油淋到锅里。瞬间,油化了,有时还“刺刺”的冒响声,从屋里传到屋外。


        我闻到油香味,感到像吃了油饼一样,下炕就往屋外跑,去喊弟弟,让他进屋拿饼吃。弟弟听我的,按照吩咐回屋了。“还没好呢,等好了一块吃。”母亲耐心地说道。一会儿我都觉得时间长,不见弟弟出来,我着急了,通过窗户丑(“丑”是东北话,即看的意思。),弟弟没走开,眼巴眼望的看母亲烙饼。锅盖掀开了,呈现不大不小三张油饼,母亲赶紧翻面。霎时,香气从窗缝和门缝溜出来,我直舔嘴唇,口里咀嚼着;我狠劲吸鼻子,闻不够浓浓的香气。母亲给弟弟撕块饼,也不娴烫手,出来就撕给我一半。我盼望已久啊,吃的满嘴是油,直叭嗒嘴。弟弟掏气,看到邻家小孩,凑过去显摆。结果小孩闹着要饼吃,母亲听见给他点。


        东北土豆又大又好,吃饼炒个土豆丝,再配上大葱蘸大酱,真是美餐一顿,可谓山珍海味。父亲吃饼吃的香,我吃饼吃的香,弟弟吃饼吃的香,母亲吃饼总在让。吃饭时,母亲光看我们,眼睛像和旭的阳光。半天吃一口饼、挟点菜,一顿的饭量赶不上我们的一半。我叫母亲多吃点,她说:“撮口咸咸的。”这句话,成了我母亲生活中的口头禅。我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母亲恐怕我们吃不好。要是剩余饼,母亲放盘里,搁到灶台盖住不凉,专给我父亲吃。


        家里有时来客人,我母亲也舍得烙饼吃。每次烙饼,香气满屋无处藏。香气使屋里更加亮堂,香气使我和弟弟玩的更爽。一张张荤油饼,颜色好看,金黄金黄;一张张荤油饼,香脆柔软,越吃越香。


        那时候,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大都勒紧裤带过日子,父亲的工资每月八十多,比一般的干部挣的多十几块,我们全家引以自豪。平常每月能吃一两次油饼,而邻居家有的半年还不吃一次呢。我和弟弟得意的吃着,很满足。邻居们,都知道我母亲烙的荤油饼好吃,挺羡慕我家的。


        正是我上小学和初中那几年,家里几乎年年杀口大肥猪。肉不卖,细水长流吃到来年。肥肉弄的荤油备足,够吃上大半年。为喂好猪,父亲经常带我到油厂买豆饼,这是最好的猪饲料,回来掺食,把猪喂得肥肥的,足有四指膘。


        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资比较匮乏,粮油实行供应制。平时白面少,过年供应才多点,为了弥补细粮的不足,叫家人吃得好,父亲不辞辛苦,常到十里外的农家买大米。


        小时候,我不缺吃,而且吃的比邻家的孩子要好,我有资格对人炫耀。我吃着油饼,仿佛在糖罐中成长;我吃着油饼,仿佛聆听老师授课在课堂;我吃着油饼,仿佛看见慈祥母亲的模样。





我心中的红旗渠

 


         说起红旗渠,小时就熟悉,在我成长中,始终给我力量。


         孩提时家住黑龙江五常县,知道河南老家有个红旗渠,是我上小学时,家里的广播最先告诉我的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安装有线广播,里面是喇叭,外面一般用方木盒罩着。在家里,写作业也好,玩也好,“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每当听到纪录片《红旗渠》主题歌时,心情格外振奋,其雄壮的旋律和歌声,在我耳畔久久回荡。


        小时候,父亲对我和弟弟学习上管的很严,还经常定期不定期地开家长会,汇报学习等事情。但是,父亲也关心我们的业余生活,除学校组织看电影外,也抽出时间带我们到电影院看故事片、纪录片,有时母亲也去看。

        当时,故事片,一张票价八分钱;纪录片,一张票价五分钱。我和弟弟,爱听英雄故事,爱看打仗的连环画,爱看电影特别是打仗的故事片,从不害怕,太过瘾了!一次,父亲外出工作回来,看他满脸喜色。吃过晚饭,父亲拿出了电影票,我高兴极了,弟弟说:“是打仗的片吗?”父亲伸手说:“是打仗的片,而且是在山上打仗。”我们与父母走了半个多小时,到街上电影院看了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的优秀纪录片《红旗渠》。弟弟知道后有点不高兴,可看着看着喜欢上了。看电影时我挨着父亲,不时的侧脸瞧父亲,发现父亲的眼眶含着眼泪……


        回到家,父亲自豪地说道:“《红旗渠》在全国播出,这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家乡人为改变山区缺水的面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终于引来漳河水……”听着父亲的讲述,全家人又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对老家河南人怀有一种崇敬感,心里更加热爱家乡了。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全家终于返回老家河南,与老家亲人相聚的愿望实现了,亲身感受红旗渠的愿望实现了!我和家人去林州先到的红旗渠,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当年共产党员任羊成等英雄飞崖除险和铁姑娘队打钎放炮的动人场面就在眼前。我在单位经常出差,去林州少不了。2003年9月,我乘长途汽车到林州办事,车上有幸与家是林州的一老一小说话,谈到红旗渠时,老人摇头说:“建渠太苦了,我也参加了,手眨眼磨成血泡变成厚厚的老茧。吃的杂粮,主要是黄面饼子,不够就吃糠,萝卜白菜没油水,穿的补丁衣服。为了把活干完,肚子饿都忘了……”我听着,不觉眼睛模糊了。在林州,关于红旗渠,我曾问过上岁数的人,有句话我铭记在心:红旗渠是林州群众的生命水,感谢共产党。话语不多有分量,令人荡气回肠。林县英雄儿女凭血肉之躯,用10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建造的红旗渠,可以灌溉几十万亩田园,多不容易啊!


        我在《安阳,我的第二故乡》一首长诗中写道:“……想起小时背书包时代,千军万马战太行,屋里的广播在我耳畔敲响。啊!林县红旗渠,是我向往的地方。啊!今天,今天啊今天,我终于挣脱梦网。轻装上阵地,大步流星地,我来到了红旗渠的身旁。我目睹了司号员吹号响彻太行,我目睹了任羊成排险冲锋为领头羊,我目睹了郭秋英铁姑娘队巾帼须眉不让。谁是衣食父母官?林县书记杨贵,带领百姓修渠酿造稻谷飘香……”头几年,《安阳日报》报道在北京成功举办红旗渠展,去年,我看到《安阳广播电视》报连环画《红旗渠》连载。我阅读深受鼓舞,战天斗地的英雄再次呈现眼前。国家几代领导人参观红旗渠,给予高度评价并题词,在外国领导人及友好朋友心中,红旗渠了不起。纪录片《红旗渠》在联合国播出,抒写巨大的惊叹号像火山喷发的岩浆,一个民族的荣耀,像汩汩的泉水在我心中流淌。


        改革开放以来,红旗渠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多少学生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带到课堂,有多少员工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带到工作岗位上,有多少外国人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带到本国发扬……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水长城,这众多的光环戴在红旗渠头上,理所应当。跳望1500公里的红旗渠,多像一条耀眼的彩带,给林州百姓的幸福年年带来。


        2015年,是红旗渠通水50周年的日子。蓦然回首,红旗渠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改革开放、春暖花开,十万建筑大军出太行,为家乡人民的富裕谱写新篇章……我醒悟了,才真正理解什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啊!我心中的红旗渠,您是一座高高耸立的精神丰碑,永远站在巍巍峨峨的太行山上。




苏比


 

等待迷雾散尽的时刻 


作者:苏比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凛冽的冬日退去

初升的太阳绽放着金色的光芒

暖洋洋的

散落在窗台的花瓣上

迎着轻快的步伐

从冬日的梦里苏醒

温暖的阳光透过枯叶的缝隙

嫩绿的芽儿努力地向上伸展

嗅到了泥土里跃跃欲试的生命力

春日的天空一片蔚蓝

上班路上吹起的风都温柔了些

脑海里的一幕幕

彩色的回忆接憧而至

春天的脚步近在耳际

旧时光掩盖不了冬日沉睡的痕迹

新的一年会发生很多事吧

也会很快过去吧

我们会等待一个又一个的春天出现

四季更替

在时间的倒叙里

坦然接受成为时光的过客

岁岁年年历经千帆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

逆风而行,无处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