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家

倪瓒山水画中的生命之力-第1张

倪瓒 容膝斋图

在倪瓒的山水中国画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窥探到他对生命的看法。

倪瓒画得很轻,不知道如何欣赏路过一目了然,那就算了,但人们必须明白这个门口,我们不能忘记。

山水文化还是中国山水的样子,云飘在空中也并未发生变化,但是看画的人却从中获得收益良多。倪瓒对生命的态度如同一个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常常用到的一种表现手法——反衬。

池也是一片死寂,没有任何的波动,这样的画太沉默了,让人看了心里凄凉。

但正是在这样的绘画中,倪瓒一定是在毫无生气的风景中,画出了一幅具有生命感的画。

倪瓒山水画中的生命之力-第2张

倪瓒 《渔庄秋霁图轴》

倪瓒山水画的笔墨进行特征分析则是通过墨色淡,笔意简,他的笔性是一种比较含糊不定的松弛而又具有柔软,干枯而又润,用虚实结合表现山石的韵味。

倪瓒死树的笔,不再只是一棵枯树,他暗示郁郁葱葱的树枝可能;他画的湖泊,在暗示汹涌的波涛中的酸甜苦辣;他画的空山,暗示喧扰的喧闹的街道。

他创造出的寂寞、冷清又颓败的世界,不是在表现自己内心的颓靡,而是超脱了一个色相,构建着内心没有真正开始向往的地方。

倪瓒山水画中的生命之力-第3张

倪瓒 六君子图

倪瓒创造了一幅世界图景,我们常常看到不同的世界,他不再打算赋予“世界”生命力,而是让“世界”本身爆发出生命力。

倪瓒山水画中的生命之力-第4张

倪瓒 秋亭嘉树图

倪瓒废弃了将自我的情绪注入画卷这类自古以来文人书生广泛使用的方式,独辟蹊径的创造出来自己的生命观。

那么如果这些画被认为是空洞无聊的呢?

他已经从生活的束缚,为什么在不相关的人的价值观坚持解放出来?

正如他对待画中世界的态度,或许淡然、或许死寂,这些问题都是一个有着自己自身发展生命力的事物。

倪瓒山水画中的生命之力-第5张

倪瓒紫芝山房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通过画中的生命是落寞的,是空寂的,这是我们因为学习中国画的画家为了追求的是“无生”的智慧。

例如,在追求“无生命生存”的理念中,倪瓒这一理念被适当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理念中。

他的作品大多是空洞的,看上去毫无生气,但这种毫无生气的画面却能让人思考得更多,让人脱离色彩去看到最真实的世界,最真实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