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家

“芥子园传”与中国画研究

文 苏百钧

《芥子园画谱》第一版是在于康熙十八年编纂的,后来又出了两三版,其高度之所以能够达到,与其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明清时期是版画印刷的繁荣时期,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印刷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二是这一时期从事绘画的人数增加,对版画谱的需求比前人有所扩大。在这两个因素的基础上,加上上一代绘画图表的总结,雅师世代创造的意象是对真实意象的升华,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传统的绘画技法和水墨技巧,名作中的笔墨是历代创造和积累的,是文化和智慧的精华。芥子园画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准备出版的模型是精致的完美,应该是学习绘画的福音。

《芥子园画传》集绘画方法、绘画理论、绘画史、绘画评价于一体,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国画范本。它总结了中国画的起源和历代的绘画经验,系统地展示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芥子园画传》草虫花卉卷首先以画论、画法源流开篇,然后通过阐述画花卉四种法与画草虫法,以及置陈布势等章法。用画谱与传世名作结合的方式,将历代对于一些企业名家名画用画谱的形式可以重新演释,借助我国历代名画与刻印画谱两者的优长,深入浅出地传授画理、画诀、法度、规律等,构成了学习中国画的一套程式化教学语言。这既包括画理梳理,也有一个具体表现技法方面阐述,形成了一种具有国家示范性的中国画发展理论与实践教育体系。从传统中国画中提取了经济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艺术美学设计思想文化精髓。因此《芥子园画传》是一部有着相当成熟完备的中国画谱经典阅读教材,它从生活入手画法到作品提供示范,循序渐进,很便于学生初学。


然而,关于绘画光谱的利弊之争,自其流行以来就一直存在。赞美它的人认为学习画谱是初学者先打牢基础的有效手段,而贬低它的人则认为它是一种求速成的方法,容易止于皮毛而不求解决。此外,有些样本粗糙,质量差,导致大量作品水平差。这种现象很早就被错误的归结到绘画谱本身,导致了近谱有很多不好的作品这一概念的产生。但是初学者获得的图片大部分不是珍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片的学习效果。

前者是概念因素,后者是技术因素,而后者则得益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就芥子园画谱而言,套印技术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插图的质量,这些插图从第一集印刷到第三集印刷已有20多年的历史,正如王先生在序言中所说: “而且雕刻完成,还有牛毛蚕茧丝,层层渲染晕轮,老嫩浅深,见一面向外,出人意料,也为拍手。”可以说,印刷工艺的改进极大地改善了拉伸和拉伸不良的缺点。目前该系列已经先进地解决了印刷工艺水平的诸多因素。在概念层面上,对绘画谱系的批判更值得反思。

苏百钧:《芥子园传》与中国画的学习-第1张

芥子园临习示范 李宁

事实上,自近代以来,在西方艺术概念的语境中,已经听到了从概念上质疑绘画谱的声音,以至于绘画谱几乎被贴上了一个僵化的程序的标签。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纵观目前各艺术院校的中国画教学,很少有人将绘画分数纳入教学体系,原本包含在绘画分数中的中国画审美核心被严重忽视,这正是中国画与西方艺术的区别。诚然,中国画的创作必然会受到传统体系之外的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技术还是观念。虽然能采纳并有所成就的人不在少数,但这些例子都是基于对中国画审美核心的深刻理解。相反,在西方艺术教学体系先入为主的普遍情况下,对中国画审美核心的认知不足,可能会导致以中国画技法和媒介为艺术语言的西式作品的创作。因此,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内核,分析其生成原理,是初学者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但作为历代国画名画的一个例子,绘画谱是综合的,通过对同一审美内核产生的不同模式的高度提炼,总结出一套符合这一审美规律的法律标准。所以,从绘画谱入手,或许可以直观的认识到中国画审美内核的生成原理。

我在中央人民美术教育学院进行编写设计教学内容大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将写生可以学习能力分成以下三个发展阶段。而第三个阶级问题就是中国逐渐开始进入“目识心记”的写生创作研究阶段,与传统文化经典的写生观接轨。《芥子园画传》的画法图式的生成一个最初无疑同时也是一种来自写生,在画家需要不断提高观察并表现以及自然物象的过程中企业逐渐对物象了然于心,从而能够达到目识心记随意行为表现的境界,此时所呈现的形象随画家自己心中之意而成,是其对自然物象的无数次观察、写生、表现后经过历史沉淀而产生的典型化形象,而最终影响呈现于画谱之中的画法图式实际上即是对这些典型化形象的归纳分析结果。如:画花卉总诀、画草虫诀、画蛺蝶诀其背后所遵循的是通过目识心记总结经验而来的审美变化规律。至此,我们教师不妨再更进一步都是通过名作、探讨我国古人目识心记的作画思维方式,或许这样有利于更深刻地了解认知画谱。而画谱中那些主要来自目识心记的典型人物形象蕴含着中国画的审美精神内核。从这一角度方面来看,画谱中的画法非但不死板,反而有灵性。而现阶段中国画专业教学管理体系中对于画谱的内在经济价值数据挖掘仍十分有限,通过画谱的临习把握中国画的审美思想内核,不仅对临摹古画有所裨益,且在今后中国画的写生、创作环境中有助于清晰地把握正确方向。总之,画谱之利弊关键作用在于用谱之人,倘若初学者能得其中包括审美心理规律,其所不能看到的画法图式则是活的,且遵循此规律举一反三而不拘于程式,又不脱离法度,方为用谱之道。

苏百钧:《芥子园传》与中国画的学习-第2张

芥子园临习示范 李宁

《芥园画谱》在清代成书,自创立以来已有三百多年,教育了无数人,培养了一代名圣人,做自己的成就不能全部归于芥末园画谱,但启蒙的作用,对任何人都很重要,这是画家的起点之一,也是混乱的根源。在伟大时代背景下,当代艺术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自由化的状态。地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和审美核心可以发扬和发展,芥子园画在当代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更加突出。